因病暴瘦近四十公斤,成了被病人照顧的醫師
不論身材或胖或瘦,杜元坤始終維持每週二固定骨科門診,每次掛號三百多號,其中有一大半拿「慢性病連續處方箋」(慢箋)的資深老病友,每三個月、半年會定期來「巡」一次身體。而這些跟杜元坤相識多年已經變成朋友的病人,美其名來「看醫師」,其實是來「看院長」的。
病人走進診間,坐下來第一件事,不是開口陳述自己的病痛,而是關心眼前的院長醫師:「院長,您這麼瘦,到底有沒有吃東西?」「院長,您現在身體好點嗎?」
許多病人已在診間外等候數小時,非但沒有不耐煩,反而貼心提醒:「院長您會不會累?要不要先休息?我們再等一下沒關係。」
甚至有病人捨不得他骨瘦如柴,帶來準備好的煲湯、補品,「病人擔心我、罵我,我很喜歡這種感覺,不只是我takecare(照顧)他們,他們也對好。病人的窩心舉動療癒了杜元坤,「被病人疼愛」的感覺竟是如此美妙。
暴瘦近四十公斤的真相!日積月累的宿疾,這次來得無聲無息
回想最近一次驚險的生死關頭,「原本我擔心自己像賈伯斯(SteveJobs,蘋果創辦人)一樣是胰臟癌,會走得很快,所以手術前,趕快通知我的律師、會計師預立遺囑。」身為醫師,杜元坤深知這次的症狀不一樣,更怕進了手術室就再也回不來。
所幸詳細檢查後,杜元坤並非罹癌,而是「胃纖維化、橫膈膜疝氣合併胃食道狹窄」。病名很長,簡單說,有部分源自杜元坤三十多年的老毛病胃潰瘍,還有就是一部分的胃穿過橫膈膜,從腹腔往上移到胸腔,「這是以前打橄欖球留下的後遺症,原來當年的撞擊後不是只有頭上凹了一個洞,橫膈膜也有一個破洞造成。」
日積月累的宿疾,這次來得無聲無息,兇猛劇烈。直到他做了內視鏡才發現,怎麼胃纖維化那麼嚴重,因為過去長期忍耐,持續反覆發炎,導致胃的吸收出問題,還是在硬撐。隨即進行修補後,胃沒有疝氣,但纖維化依然在,變得吃不多、體重跟著下降,纏身多年的糖尿病竟然好了,「我過去體重八、九十公斤,嚴重到一天打兩次胰島素,在兩年內瘦到六十幾公斤,外表看起來是瘦了,但事實上精神變得比較好,意志力也更強。」
如今說來雲淡風輕,事實上自二○一八年以來,短短六年間,杜元坤歷經多次生死交關,而第一場大病更讓他險些截肢。
歷經截肢風險、心肌梗塞大關也不忘救人!下一頁帶你看杜元坤醫師的白袍精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