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75歲為何要重新換駕照?年紀大開車會有什麼風險?
「明明沒三高、雙腿勇健、神采奕奕,為什麼過了75歲就要換駕照?」事實上這樣的規範,正是為了保障駕駛本人與其他用路人的安全。例如高齡醫學醫師陳亮宇認為,有些人雖仍具備一定的駕駛能力,卻忽略年齡增長伴隨的退化,包含體能、視力、聽力及反應速度,本就難與年輕時期相比。像是患有白內障、眩光、黃斑部病變等眼疾,舉凡穿越樹蔭、進入地下室或停車場,駕駛環境出現光線變化,就可能因視野短暫模糊而增加事故風險。
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發現,75歲以上高齡駕駛尤其在「十字路口、夜間駕駛」等複雜交通情境,事故風險也會上升,更容易「明明有看卻沒看見」、誤判距離或其他車輛速度等狀況。年齡雖然不是單一風險因素,但在複雜交通情境下,部分駕駛可能因健康變化而需要更多準備。
當然,開車對有些人來說仍是生活上的需求之一,而年齡有時並不直接反映身體健康與否。國衛院學者邱弘毅過去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,對於換照年齡的討論,更要著重駕駛本身的健康狀況,例如認知功能或協調反應能力等,除了體格檢查合格、還應針對身心狀況等方面加強安全評估。
台灣現行高齡駕駛換照規範,是否有優化空間?日本規定70歲起參加「駕駛健檢」
許多高齡者駕駛年資深厚、經驗豐富,但可能因某些身體狀況變化,而需要透過「換照」的制度進一步保障行車安全。
依台灣現行規定,75歲以上如果要繼續開車,必須「每3年」依照規定辦理駕照換發,並通過體檢、認知功能檢測。若高齡駕駛未依規定辦理換照,將可能依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處以1800元以上、3600元以下罰鍰,並禁止駕駛。
綜觀國際規範,台灣標準並不算特別寬鬆。例如,同樣面臨人口高齡化的日本,70歲以上民眾需要參加「高齡駕駛講習」,像是為駕駛人量身打造的「駕駛健檢」,讓人更了解視力等各種老化變化,並提供實地駕駛演練與安全提醒,到75歲之後則需定期參加認知測驗與路考。
有學者認為,台灣目前的高齡駕駛管理制度整體雖有一定周延性,但仍有進一步優化空間。交通部隨即也在20日晚間舉行說明會,宣布將修法改善高齡族群駕照管理策略,預計2026年實施新政策,包括換照年齡由75歲下修到70歲、換照考試加強測驗項目、增加實地演練,及繳回駕照後提供搭乘大眾運輸TPASS補助等,預計3個月內提出細部規劃。
除了依規定換發駕照,我們還能多做些什麼?有些突發狀況,是不是有機會提早預防?繼續看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