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有意思的是,你可能不知道,其實我們每個人、每天都在排腎結石!原來,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,多數微小結晶會隨尿液自然排出。但如果結石卡在腎臟下方特定位置,就像掉到一個窟窿裡的小石子,排出難度就非常高。對此,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分享一招排石法,只要利用一個簡單姿勢,就能讓地心引力來幫忙,把卡住的結石「翻」出來!
腎結石可以自己排出嗎?別等血尿、腎功能惡化才處理
「大約有一成的人這一生當中會罹患泌尿道結石,其中男生是女生的兩倍。」根據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的說法,99%的結石原發於腎臟,接著再隨著尿液掉到輸尿管、膀胱,少數的結石則是因輸尿管和膀胱結構問題而就地生成。
我們的腎臟內部是由多個腎盞構成,當結石的位置在腎臟上方或中段,平時走路活動時,地心引力能讓石頭慢慢滑落到腎盂、經由輸尿管排出。所以如果腎結石很迷你、在0.4公分甚至0.2公分以下,只要不是隨時躺著、有在走動,就有機會透過上下跳、走路跑步的震動,趁石子還小就自己排出來。
但棘手的是,結石卡在最底部的「下腎盞」時,就像硬幣卡在一個容器底部,就算喝水、多走路也難以移動,久而久之結石沒有排出、還隨著時間慢慢變大到1公分以上,就容易產生多種併發症,包含泌尿道感染、血尿、劇烈疼痛、腎功能惡化等。
翻杯排石!醫師自測三天見效的「翹屁股排石法」
也就是說,如何在腎結石還小的時候,就想辦法順利排出、不要卡在裡頭,是一大關鍵。陳俊旭博士曾親身嘗試過一招「翹屁股排石法」,效果好到有機會在三天內自行排出結石、緩解症狀!
人體的腎臟空間其實是一個C字型的結構,想像一下,如果要把C字型容器裡的東西倒出來,勢必要讓開口朝下,因此,當身體角度改變、腎臟傾斜,就有機會讓小結石自然滑動,原理就像「翻杯倒水」一樣,且動作簡單、在家就能做到:
- 趴在床上或地板上,臉和胸貼平,屁股抬高
- 維持「翹屁股」姿勢數分鐘,讓腎臟產生角度變化
- 可搭配輕拍後腰,加速結石移動
- 若結石在右側,可再改為左側躺,幫助石頭往輸尿管方向移動
腎結石還很小的時候,大多有機會靠喝水、排尿自行排出,這個姿勢通常能把小顆結石「倒」出來,接著每天的走路、上下跳動,喝足水分以保持足夠的尿量,不久就可以成功排出了。但如果結石越養越大,不只劇痛難耐,最後甚至可能要開刀處理。陳俊旭博士提醒,預防保養的關鍵還是「喝水」,尤其不能等渴了才喝,真正能預防結石的是「還沒渴就開始補水」,讓那些原本要結晶的碎屑,連黏起來的機會都沒有就先被沖掉!
此外,對有結石病史或體質的人來說,半年定期做一次X光或超音波檢查,更是與腎結石和平共處的基本功課,必要時務必尋求專科醫師診察及治療,自己的健康要靠自己守護!
參考資料:
- 《修復粒線體,發炎不失控》/ 陳俊旭(美國巴斯帝爾大學(Bastyr University)自然醫學博士)/新自然主義
看了這篇文章的人,也看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