錯誤NG生活型態,你也是嗎?30歲後…身體代謝追不上年紀
陳冠蓉營養師(蓉媽咪)在實際營養諮商時,經常有體重控制族群來求助,發現身體頑固堆積「不動如山」,體脂慢慢堆積,久而久之,還堆積成脂肪肝、三高,發生慢性風險。她的觀察是:可能代謝出問題!
大多數人,年紀過了30歲,卻還繼續以前「少年勇」的生活習慣:
- 不愛喝水只喝手搖
- 無肉不歡,可以沒有青菜但不能沒有肉
- 宵夜放縱,外送自由點
- 熬夜晚睡,每天睡不足6-8小時

相同的生活型態,年過30後,身體開始感覺沉重,陳冠蓉營養師認為,這些壞習慣會拖累代謝速度,代謝變遲鈍,越來越難追上身體年齡。尤其女性,許多醫學研究指出,30歲後賀爾蒙變化劇烈,像是雌激素、黃體素波動,容易影響消化蠕動。
陳冠蓉營養師表示,再加上現代人愛大魚大肉、精緻澱粉、炸物,重口味、高熱量,卻很少補充蔬菜水果,又不愛喝水,消化蠕動變更慢,食物消化不完全,不順囤積卡在身體裡,很容易水腫、便秘。
以營養師的觀念,運動強度再高,若沒搭配營養,身體仍缺乏足夠能量,無法啟動「有效率」的代謝,建議日常飲食可以參考「圓形餐盤」原則,餐盤分4等份,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,蔬菜、水果。
出現代謝警訊「脹氣」 需要體內順暢小幫手:酵素
「聰明挑選食物,可以挑選支持代謝運作的營養素。」陳冠蓉營養師舉例,像維生素B群就是重要營養素,關鍵參與身體代謝運作,另外還有鎂、鋅也都很重要。反而是「酵素」,很常被不小心忽略,能幫助體內化學反應,加速分解消化食物的蛋白質,就像體內的「小幫手」,維持體內順暢循環。
照理說,人體會自己分泌消化酵素,透過不同酵素,分解蛋白質、澱粉、脂肪。然而隨著年齡增長,以及種種不良生活習慣累積,人體分泌酵素的能力急速下滑。體內酵素拉警報,卻還要負荷人三餐精緻飲食、高油高糖,陳冠蓉營養師忍不住提醒,酵素根本不夠用!
酵素不夠用,不只影響胃腸功能、降低消化吸收效率,大量代謝廢物堆積,可能引發身體慢性發炎。該怎麼發現身體「酵素荒」呢?陳冠蓉營養師指出,脹氣,就是最明顯警訊!意味著酵素不足以完全代謝蛋白質。
營養師建議,可以在餐後額外補充酵素。像是鳳梨、奇異果、木瓜、蘋果,還有發酵食品優格、納豆、泡菜、味噌,都擁有豐富天然活性酵素,對於蛋白質消化代謝極有幫助,如果飲食均衡,吃天然蔬果,就能補充到酵素。
陳冠蓉營養師尤其推薦鳳梨酵素(Bromelain),對於分解蛋白質的效率極佳,能幫助老人、小孩、食慾不良者改善消化順暢。
直接吃鳳梨補充酵素?營養師:鳳梨酵素藏在這裡!
既然鳳梨酵素存在鳳梨裡,不如直接吃鳳梨?陳冠蓉營養師打破迷思:這樣攝取鳳梨酵素有限!她表示,常吃的鳳梨果肉酵素含量低,豐富完整的鳳梨酵素,其實藏在「鳳梨莖」裡,鳳梨莖很難啃食,卻擁有活性品質最好的鳳梨酵素。
- 幫助分解蛋白質、促進吸收
- 具抗發炎特性,可減少體內慢性發炎、提升代謝循環效率
- 協助調節免疫,維持腸道健康與代謝平衡

因此,鳳梨酵素是最難直接透過天然攝取補充,「那麼消化酵素就要額外補充!」陳冠蓉營養師表示,市面上有許多鳳梨酵素產品,建議優先選購「台灣本土鳳梨萃取」,新鮮度更高、品質更可保證。
可以慎選具有在地研發背景、深耕多年的品牌,不僅能支持本土農業與產業,也能透過循環經濟減少碳排放,實現對身體與環境的雙重友善。
「只要蠕動正常,毒素廢物代謝順暢,去除體內火氣,能間接改善發炎反應!」餐後養成「日常補充酵素」習慣固然重要,但陳冠蓉營養師仍提醒,生活習慣也要調整,改變餐餐大魚大肉,從根本減輕「消化負擔」,更能維持健康、順暢的生活。

看了這篇文章的人,也看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