怕西藥傷腎?不吃藥惡化更快!改吃中藥可以嗎?
以往「西藥傷腎」的觀念根深蒂固,因此在臨床上,腎臟科醫師尤其遇到不少對於慢性病用藥存在誤解的患者,反而加速器官功能惡化的案例!
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回憶,曾有一位高血壓患者首度就診時臉色泛紅、精神不佳,當時腎絲球過濾率只剩30分,達慢性腎臟病第四期、已接近洗腎邊緣,一問之下才知道,該名患者確診高血壓5年來始終擔心擔心藥物會傷腎,而沒有服用任何降血壓藥,僅靠飲食與運動控制,結果血壓長期高達160至180mmHg,不僅傷害腎臟,更容易影響視網膜、心臟及大腦健康。
洪永祥醫師強調,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痛風與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相關藥物,其實經過大量研究證實,並不會造成腎損傷,反而高血壓本身會破壞腎臟、是腎病變的罪魁禍首之一,若未有效控制,腎功能更會迅速衰退,因此,大家擔心的血壓藥反而是用來保護身體的!在醫師一番解釋之下,患者總算能遵照醫囑接受藥物治療,原本下滑的腎絲球過濾率真的明顯改善,回升至40~50分,可見穩定血壓確實有助於延緩腎臟惡化。
除了抗拒西藥,也有患者選擇轉向中醫治療,希望「以中藥代替西藥」。對此,洪永祥醫師認為,現代醫學中心早已逐步整合中西醫資源,在慢性腎衰竭治療中,只要尋求合格醫師「找對人」,中西醫並行是可行且安全的。
他強調,中藥不是不能吃,關鍵在於,是否由合格中醫師依照個人體質與病情開立處方,部分患者誤信偏方,購買來路不明的草藥,甚至自行抓藥服用,這些行為都可能對腎臟造成嚴重傷害、「吃錯藥」比不吃藥還傷!務必尋求具專業執照的中醫師評估開方、如實告知病情,才是安全有效的做法。
哪些藥會傷腎?止痛藥該不該吃?
當然,藥物有如雙面刃,能治病也可能致病,雖然對目前接受藥物治療的慢性病患者來說不應自行停藥,但洪永祥醫師也列舉出幾種常見藥物,確實可能影響腎功能,應特別注意使用時機與劑量。
- 止痛藥長期吃:止痛藥(特別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,NSAIDs)是常見的腎毒性藥物之一,短期使用3至5天問題不大,但若長期用於慢性頭痛、關節炎等情況,可能干擾腎臟血流與代謝、損傷腎小球,進一步使腎功能惡化。建議如有止痛需求,首選成分為乙醯氨酚(如普拿疼),因其經肝臟代謝,對腎臟負擔較低。若需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,則須經由醫師指導,避免自行長期服用。
- 感冒抗生素濫用:另一大類常被誤用的藥物是抗生素。多數感冒屬病毒感染,不需抗生素,但如果為求快速緩解,濫用抗生素(如紅白、綠白膠囊),甚至自行購藥,長期下來恐對腎臟造成負擔。由於感冒可能引發急性腎損傷,此時應充分休息、補水,不過去曾有患者在感冒時堅持帶病運動,結果導致腎功能惡化加劇。
- 顯影劑檢查也是高風險:腎功能不佳者接受電腦斷層CT或心導管檢查時,顯影劑可能導致腎功能急遽惡化,甚至加速進入洗腎階段,應先諮詢醫師,做好預防性評估。